答:
普及大众教育是陶行知毕生大部分精力奋斗的目标:他说:“这十几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欢喜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首先要打破学生关,消除儿童与成人、男子与妇女的界限,让所有男女老幼都成为普及教育的对象。其次,要打破先生关二他认为普及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小先生制”,发动全国的小学生和识字成人来开展普及大众教育。再次要打破课堂关,普及教育必须适应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工学结合,时间安排和教学组织应灵活多样,一定不能妨碍群众生产,第四要攻破课本、纸笔关。他提出:“中国是个穷国,必须用穷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不用浪费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不需要的少爷、小姐、书呆子的教育。”普及教育要从群众经济状况出发,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第五要攻破学校关。他认为专靠学校很难普及教育,因此必须采用自学团、共学团、工学团、空中学校等组织形式,广泛开展普及教育活动。第六要打破人口关。要普及教育,必须控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推行避孕、晚婚和只生二胎的方法,否则很难普及第七要有立法保证,“劝导与强迫并行”,同时要使一切妨碍别人求学的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陶行知一生为普及大众教育做了大量工作。1920年夏他在南京高师任教时就举办了暑期学校,带领留校学生教居民、车夫、商贩识字读书。1923年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编写了《平民千字文》,举办平民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教平民读书识字。1926年后致力于乡村教育运动,重蠃是普及大众教育一1930年担任教育部“教育方案编制委员会”义务教育组主任,与马寅初、朱经农共同起草了《实施义务教育初步计划》,成为当时政府推进普及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后又发起普及教育运动?在长期的普及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适合中国特别农村教育实际的宝贵经验,为普及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