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危机期间物继续上涨
在战前的经济周期进程中,商品价格的变化呈现出以下规律:危机阶段物价下跌,萧条阶段物价在低水平停滞徘徊,复苏和高涨阶段物价逐渐上升。战后,由于各国持续的通货膨胀以及垄断组织采取维持高价的政策,物价的长期趋势是持续上涨,即使在危机阶段也是如此。1974年-1975年的危机中,物价大幅度上涨很大程度上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油价有关。除了这次危机的特殊情况外,一般情况下,危机期间物价也继续上涨,只是涨势比较缓和,呈现出物价循环变动的特征。
(2)危机期间利率并不上升,有时反而下降
战前危机时期,由于信贷关系紧张,利率通常是上升的。而在战后的危机时期,利率往往并不上升,有时反而下降。这是因为战后的经济危机一般并不伴随有信贷危机,信贷关系并不是很紧张,大垄断组织辆有大量自有资金,并不完全依赖信贷市场。另外,各国政府把降低利率作为一种反衰退措施,在危机期间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借以压低市场利率,以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发展。
(3)危机初期库存无明显增加
战前高涨阶段后期库存明显增加,危机阶段的前期库存大量增加,而后逐渐消散,萧条阶段库存水平最低。战后情况则不然,整个周期过程库存都无显著增减。这是因为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比战前发达,宏观控制能力增强,企业能根据对市场前景的预测而把库存数量控制在合适的水平。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
大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因为第三产业提供的是服务,而服务是无需储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