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着的四个基本特点( 即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 ,作出了中国不会灭亡,也不能速胜,只要经过艰苦、持久的抗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正确结论。显然,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论述的不是一般的军事问题,而是从全局上驾驭抗日战争发展趋势,融军事和政治于一体的,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战略。分析中日战争矛盾的总体及其各方面的特殊性持久战,即通过持久抗战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这是抗日战争的一般规律,也是抗日战争的基本战略方针。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 ?毛泽东明确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分析中日战争矛盾着的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在具体分析中日战争矛盾着的诸因素的相互关系时,毛泽东批判了论和速胜论。论和速胜论都不是从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而是孤立地抓住敌我因素的个别部分,使部分离开全体,并以部分代替全体。分析中日战争在时间上的发展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是抗日战争的一般进程。要了解抗日战争的具体进程,必须对持久战的过程及其阶段进行具体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不是算命先生,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然而,给战争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为战略指导所必需。毛泽东指出:“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分析中日战争在空间上的表现 战争形态,或称战争态势,是战争中敌我所处的位置关系。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是中日战争诸多矛盾在地域上表现的特点。